欢迎光临甘肃公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衡水桃城区邓庄镇:“小田”变“大田”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冬日里的桃城区邓庄镇武家庄村,屋舍俨然,道路开阔,沿途村貌整洁有序,一垄垄田地广袤而平整……蓝图中勾勒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愿景,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农田多是咱们村的优势,守好优势、用好优势,才能让优势变成效益。明年一开春,咱们就加大节水农业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11月30日,在武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场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座谈会正在召开。会上,武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双柱与村“两委”班子、广大党员代表一起围绕做大做强武家庄富民产业谈思路、出点子、提建议。 

拥有700多户,2096人,8500亩耕地的武家庄,是邓庄镇耕地面积较多的村之一。多年来,由于生产条件落后,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武家庄逐渐成为“空心村”。近年来,张双柱带领村“两委”立足优势,积极盘活集体资产和土地资源,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武家庄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党支部、流转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在农业结构调整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腰包鼓起来。 

“真没想到通过土地托管,我和老伴赚了三万二!”今年63岁的村民张兰根,站在自家的田地里,一个劲儿地说党的政策好。张兰根和老伴儿留守在农村,一双儿女全部在外工作,面对20多亩耕地,老两口有心无力。今年年初,在村“两委”的发动下,他将耕地全部交给陆众农业合作社“托管”,没想到一年下来,老两口分到28000多元的红利。他们还在农忙时到合作社打工,一天80元,一年下来又多挣了4000多元。“听说明年村里要借着党的二十大的东风,继续鼓励发展合作社,那我们还参加,争取捧回更大的‘金娃娃’!”张兰根充满了憧憬。 

陆众农业合作社是武家庄唯一一家农业合作社,尽管已创立近十个年头,效益却一直不高。为发展本村集体经济、拓宽村民致富路子,村“两委”班子积极帮合作社找原因、谋出路,并积极与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乡村振兴平台对接,平台不仅向合作社推荐了种植品种,还签订了销售协议。然而,村民们一直观望,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考虑到村民思想上有顾虑,张双柱建议在土地流转基础上增加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两种方式,既保证了土地在村民手中,又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销售,该做法立刻调动了村民积极性。 

“今年共有40户,160人近300亩地加入合作社,大家手里的‘小田’变成了‘大田’,节省了开支,大型农业机械进了场,定向种植青贮玉米和芥菜两季作物,每亩增收1400多元!”陆众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兰石说,过去用地下水浇地每亩56元,今年实施规模化种植后,改造了两座泵站,引用北干渠地上水每亩仅22元,此外,“大田”便于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又减少了一部分开支。张兰石笑着说:“我们享受到了国家的政策红利,村‘两委’又帮我们想方法、找方向,村民想富不难!” 

“张书记,明年我们也加入合作社!”这几日,不少村民向张双柱报名。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张双柱带领村“两委”积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寻找政策红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对武家庄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红利’!”张双柱兴奋地说。结合今年陆众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村“两委”走街串巷,讲解政策,号召村民加入到合作社。“现在二队已经有50多户,700亩地达成意向!我们也与市里的农业专家探讨了实施节水农业的可行性,计划明年争取项目,再增加两到三家合作社,在这一片发展规模化节水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站在田地里,张双柱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年春天大型机械在农田里耕种的热火朝天场面:“我们计划在这里搞节水系统,咱们是地下水压采示范区,节水灌溉要先行;还有明年种什么,也要现在谋划好!” 

崭新蓝图,激发昂扬干劲;希望田野,涌动蓬勃生机。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武家庄村“两委”的带动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武家庄村民们正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 杜俊颖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甘肃公益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甘肃公益网 gs.zh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